[1] |
蔡健, 王永琦, 陈庆军, 姜正荣, 钱泉, 左志亮. 一种新型单层网壳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9, 54(1): 145-153. |
[2] |
崔闯, 卜一之, 李俊, 张清华. 钢箱梁面板与U肋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特性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8, 53(2): 260-265. |
[3] |
卫星, 揭志羽. 拉-剪应力场下全熔透十字型焊接节点疲劳寿命评估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7, 52(6): 1061-1067. |
[4] |
卫星, 姜苏. 基于断裂力学的钢桥面肋-板接头疲劳寿命预测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7, 52(1): 16-22. |
[5] |
熊嘉阳, 曹亚博, 吴磊, 杜星, 肖新标, 金学松. 轮轨纵向几何不平顺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动态行为的影响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5, 50(6): 1074-1081. |
[6] |
揭志羽, 李亚东, 卫星. 初始损伤对焊接节点疲劳性能的影响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5, 50(3): 423-427. |
[7] |
胡效东, 姜迪, 李亚江. 工业纯锆焊缝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4, 49(5): 862-868. |
[8] |
王文先, 马征征, 左从进, 许海鹰, 付鹏飞, 崔泽琴, 闫志峰. AZ31B镁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疲劳性能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4, 49(5): 848-854. |
[9] |
肖守讷, 杨超, 阳光武. 一种新的焊接构架疲劳分析方法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3, 48(2): 199-204. |
[10] |
周张义, 李芾, 黄运华, 安琪, 李志强, 潘树平. 动载系数对160 km / h 货车转向架焊接件
疲劳损伤的影响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0, 45(4): 544-548. |
[11] |
吕其兵, 戴虹, 骆德阳, 谭克利. U75V钢轨交流闪光焊工艺优化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06, 41(2): 210-213. |
[12] |
吕其兵;谭克利; 戴 虹
. 基于最大输出功率的高效钢轨交流闪光焊工艺
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05, 40(1): 122-125. |
[13] |
李小刚;姚伟伟;王家开;张泽灏. 履带板加热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04, 39(4): 554-556. |
[14] |
于 琴;霍宏发;巩水利. 16MnR焊接接头动态冲击断裂韧性试验研究
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03, 38(5): 509-512. |
[15] |
熊 莉;李丹柯
. 起重机结构寿命的模拟估算
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02, 37(3): 265-268. |
|